近日,一项由Nur Syafiqah Mohamad Ishak、Tomoe Numaguchi和Kazuto Ikemoto等人合作的研究,在《ACS Omega》期刊上发表了题为《Pyrroloquinoline Quinone PQQ通过氧化还原催化预防冠状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效果》的突破性研究成果。该研究揭示了吡咯喹啉醌(PQQ)这一天然化合物在预防冠状病毒感染中的重要作用,为病毒预防提供了新的策略与希望。
PQQ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食物及人类母乳中的天然化合物,不仅在多种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,还具备多种健康益处。在本研究中,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PQQ作为抗病毒剂,针对冠状病毒家族中的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(FIPV)进行了深入研究,旨在探讨其对抗冠状病毒感染的潜力。
研究结果显示,无论是预处理还是后处理PQQ,都能显著降低病毒的感染性。具体而言,PQQ预处理病毒的IC50值为87.9 μM,而后处理病毒的IC50值更是降至5.1 μM,表明PQQ在病毒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均能有效抑制其活性。通过RT-qPCR技术进一步验证,PQQ能够显著减少病毒RNA的复制,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。

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观察更是直观揭示了PQQ的抗病毒机制:PQQ能够破坏病毒的衣壳结构,使病毒颗粒聚集,进而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附着和入侵。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PQQ如何减少病毒在细胞外的稳定性与感染力,也为开发新型抗病毒疗法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为了进一步提升PQQ的抗病毒效果,研究团队还进行了优化实验,通过添加抗坏血酸和谷氨酸,显著增加了PQQ的氧化还原循环次数,使得PQQ产生的活性氧物种(ROS)水平提高了14倍。这一优化策略不仅增强了PQQ的抗病毒活性,还为其在更广泛的抗病毒应用中展现了巨大潜力。

尤为值得关注的是,研究还发现PQQ能够抑制SARS-CoV-2病毒中的3CLpro/Mpro酶活性,这是一种对病毒复制至关重要的酶。这一发现意味着PQQ在抑制新冠病毒复制方面同样具有潜力,为未来的抗新冠药物研发开辟了新的方向。
“我们的研究首次揭示了PQQ作为一种潜在的抗病毒剂,在预防冠状病毒感染中的重要作用。”研究负责人Nur Syafiqah Mohamad Ishak表示,“通过破坏病毒颗粒的稳定性和抑制病毒复制,PQQ为开发新型抗病毒疗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”
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,寻找有效的抗病毒手段已成为全球科研界的共同目标。本研究不仅为PQQ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,也为未来抗新冠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,PQQ有望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武器之一。
该研究成果已以题为《Pyrroloquinoline Quinone PQQ通过氧化还原催化预防冠状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效果》的论文形式发表在《ACS Omega》期刊上,并可通过以下链接获取全文:
(注:本文所引用的数据、图表及结论均基于Nur Syafiqah Mohamad Ishak等人的研究成果,具体信息请参考原论文。)